德風消息 News

缺鐵怎麼辦?教你吃對食物、有效補鐵,打造自然好氣色

缺鐵怎麼辦?吃對食物有效補鐵

你是否常覺得無力、氣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可能是「缺鐵」的警訊!鐵質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缺乏時可能影響生理機能與日常活力。想要改善缺鐵問題,關鍵就在於「吃對食物」。本文將帶你了解補鐵的飲食原則,並整理補鐵食物排行榜,幫助你有效補充鐵質,打造紅潤好氣色!

 

目錄

 

哪些是補鐵效率最高的食物?認識二價鐵與三價鐵的差別

根據衛福部國民營養健康調查顯示,13-44歲的女性缺鐵狀況較為嚴重,主要跟每月的特殊時期有關,需特別留意鐵的攝取。補充鐵質時,可以從動物性與植物性食物中獲取,不同來源的鐵吸收率不同,以下帶你了解:

動物性來源|二價鐵,吸收率較高(15%~35%)

  • 紅肉(牛肉、羊肉、豬肉)
  • 肝臟(鵝肝、豬肝)
  • 海鮮(蛤蜊、牡蠣)
  • 豬血、鴨血、雞蛋

這些食物中的「二價鐵(Fe²⁺)」吸收率較高,身體能直接利用,因此補鐵效果最佳

 

植物性來源|三價鐵,吸收率較低(2%~20%),需與其他營養素相輔相成

  • 蔬菜(菠菜、莧菜)
  • 豆類(黃豆、紅豆、黑豆)
  • 堅果(芝麻、亞麻仁籽)
  • 穀物(燕麥、薏仁)

植物性食物的鐵多為「三價鐵(Fe³⁺)」,人體不易直接吸收,需透過維他命C幫助轉換為二價鐵,提升吸收率。

 

補鐵食物排行榜:各種食物含量一覽表

補鐵食物排行榜

日常飲食中,有些食物是天然的補鐵高手,以下整理了一份補鐵食物排行榜,並分為動物性食物與植物性食物,幫助素食族群找到適合自己的營養選擇:

動物性食物

每100g的鐵含量

植物性食物

每100g的鐵含量

鵝肝

44.6毫克

髮菜

40.7毫克

豬血

28毫克

熟紫菜(海苔)

37.8毫克

鴨血

15.6毫克

乾海帶芽

28.6毫克

熟鵝腿肉

14毫克

紅土帶殼花生(熟)

18毫克

九孔螺

11.4毫克

乾猴頭菇

11.3毫克

豬肝

10.2毫克

黑芝麻(熟)

10.3毫克

鴨鹹蛋黃

7.9毫克

紅莧菜

8.5毫克

小魚干

6.8毫克

金針花

7.6毫克

章魚

6.1毫克

紅豆

7.1毫克

環文蛤

5.9毫克

亞麻仁籽

6.7毫克

資料來源: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

 

補鐵小技巧:搭配飲食、避開禁忌與維持良好習慣

看完上面的補鐵食物排行,找到適合自己吃的食物後,這邊提供3個小技巧,可以幫助你更加提升鐵的吸收:

1. 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因為維他命C可促進鐵的吸收,因此可以搭配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等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提升鐵質吸收率。

2. 避免與茶、咖啡、鈣、牛奶同時食用

  • 茶和咖啡富含多酚物質,容易與鐵形成複合物,不利鐵質吸收。
  • 高鈣食物會與鐵產生拮抗作用,互相競爭吸收。
  • 牛奶含鈣與磷酸鹽,會使鐵發生沉澱。

以上這些食物會影響鐵的吸收,需避免同時食用。

3. 保持適當的飲食均衡

除了鐵,健康的飲食習慣同樣重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攝入多樣化的營養,避免過度減肥,並維持運動習慣,這樣可以讓身體的營養吸收更為平衡,提升整體健康。

 

補鐵關鍵時刻!哪些族群需要特別注意?

在有些特殊時期或生活狀況下,可能會對鐵的需求量增加,以下是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時期,可以適度透過以上分享的高鐵食物攝取充足的鐵,以幫助身體提供營養補給:

女性姨媽來訪

女性每月的特殊時期會導致鐵質流失,可以透過攝取富含鐵的食物來幫助補足鐵質。

孕期與哺乳期

懷孕與哺乳期的女性對鐵的需求大幅增加,這是因為媽媽需要更多的鐵來支持胎兒生長和母體的代謝調節。

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快速成長的階段,對鐵的需求也更高,需要充足的鐵來幫助生長發育。尤其是女性青少年,特殊時期開始後更需要注意鐵的攝取。

老年期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食慾與對鐵質的吸收能力可能下降,因此這段時期更需要注意鐵的攝取,避免因缺鐵而引起的健康問題。

素食者

對於素食者來說,植物性食物中的三價鐵吸收率較低,因此需要特別注意搭配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來促進鐵的吸收。

 

鐵質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營養素,透過選擇高鐵食物、搭配維他命C、避開影響吸收的飲食等,能幫助身體更有效利用。養成均衡飲食與健康生活習慣,讓你維持自信好氣色、活力滿滿,迎接每一天的挑戰!

 

延伸閱讀:

鐵質營養全攻略:功效、缺乏症狀與注意事項大解析

維他命C怎麼吃?食用時機與搭配禁忌一篇就懂!

蛋白質怎麼吃?缺乏症狀、推薦食物與攝取指南一次看!

D-甘露糖是什麼?女性必看!功效與注意事項總整理

德風健康館營養知識

參考文獻

Ems T, St Lucia K, Huecker MR. Biochemistry, Iron Absorption. [Updated 2023 Apr 17].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Monsen ER. Iron nutrition and absorption: dietary factors which impact iron bioavailability. J Am Diet Assoc. 1988 Jul;88(7):786-90. PMID: 3290310.

Piskin E, Cianciosi D, Gulec S, Tomas M, Capanoglu E. Iron Absorption: Factors, Limitations, and Improvement Methods. ACS Omega. 2022 Jun 10;7(24):20441-20456. doi: 10.1021/acsomega.2c01833. PMID: 35755397; PMCID: PMC9219084.

Alleyne M, Horne MK, Miller JL.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for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adults. Am J Med. 2008 Nov;121(11):943-8. doi: 10.1016/j.amjmed.2008.07.012. PMID: 18954837; PMCID: PMC2582401.

Fairweather-Tait SJ, Wawer AA, Gillings R, Jennings A, Myint PK. Iron status in the elderly. Mech Ageing Dev. 2014 Mar-Apr;136-137:22-8. doi: 10.1016/j.mad.2013.11.005. Epub 2013 Nov 22. PMID: 24275120; PMCID: PMC4157323.

Georgieff MK, Krebs NF, Cusick S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in Pregnancy and Childhood. Annu Rev Nutr. 2019 Aug 21;39:121-146. doi: 10.1146/annurev-nutr-082018-124213. Epub 2019 May 15. PMID: 31091416; PMCID: PMC7173188.